有情有趣李志辉:论linux、cpu和两性情趣用品的关系
导读:学生会副主席,成绩优秀保送硕士,嵌入式开发技术大牛,在Intel工作多年……这样的人,现在正在做智能跳蛋和飞机杯,致力于为每个用户提供性福人生——画风逆转,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突兀?今天,让我们回顾李志辉的创业经历,窥探他如何从学霸和高大上的外企金领身份,非华丽转身到紧盯下半身的“悲惨故事”。
本期人物:李志辉
性别:男出生时间:70后星座:水瓶最高学历:硕士本人资历:丰富,以技术市场为长本人嗜好:无1
古龙大侠说过,一个没有嗜好的人,无疑是一个可怕的人。而李志辉,正是这样一个可怕的人。
要命的是,这个可怕而又无趣的人,现在却偏偏做了个让人兴奋脸红的产品,还起名叫“有情有趣”。
1996年,来自河南濮阳的李志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
之所以说是优异的成绩,是因为在当年高中参加高考的500人中,他位居前十,而该校当年上一本的学生也不过30多人。
在人才济济的北京,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强悍,但是对于李志辉,却是人生的第一次扬帆,他从小县城来到了北京。
大学时代的李志辉勤奋好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保持习惯,还有一个原因是宿舍的学习风气特别好,本科毕业时候保送读研的同学大都出自本宿舍。
在本科期间,李志辉除了本专业以外,还修了工商管理作为双学士,而且两个专业的成绩同样优秀。他除了每次都拿一等奖学金以外,还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课题研究,并且还发了好几篇科研论文。
他最觉得自豪的,是大三的时候在著名的《中国软科学》年会会刊发表了关于98年经济危机的文章,并受邀参加了年会。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他的文章还被前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点名表扬。
当时他很痴迷学习和研究,曾经3个月没有出校门,以至于3个月闭关结束后走出校门,突然感慨北京居然这么好玩。
2
如果你认为他是书呆子,那就错了,因为他还是学生会副主席。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他的全部,那就又错了,因为他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例如组织同学们一起为当时一个进入中国的咖啡品牌,在街头和小区里做免费赠送的服务,这就是当年的地推。他说,当年的地推方式类似曾经火爆的“望京扫码一条街”。李志辉对地推里面的问题看的很清楚,所以他到现在都不认可to C的地推这种推广方式,觉得效率太低。
谈到这里,我不小心有点妒忌感,他上学时候居然能应付这么多事情还井井有条。2000年毕业时候,他又被保送研究生,保送比例是3/150。看得出,这是个学霸。
导师是李志辉自己主动谈的,是行业中很有名气的查建中教授。李志辉在大一的时候听过查教授的演讲,印象深刻,敬慕不已,就一直想以后跟查教授深造。这次,他拼命表忠心表仰慕,再加上自己硬件条件,终于搞定了。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当你内心强烈向往一件事情,宇宙法则会帮助你。这一次,李志辉天遂人愿。虽然太多人想师从查教授,但是李志辉成功了。
李志辉说,他跟随查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智能工程。我想,他今天做智能情趣用品,是不是开端自这个硕士专业?——反正都是智能化。
查教授是非常优秀的一位导师,很多方面对于李志辉进行了言传身教的指导。让李志辉印象最深的是,查教授上课后会布置作业——列几个方向,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方向,然后去找这个方向领域近20年内的20篇重要论文,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总结,学生们一方面能够概览这个方向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使是大师讲的,也不一定是永远正确。所以,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精神,对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不盲从,独立思考,应该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财富。可惜,我们国家,独立思考精神只在上个世纪80年代闪了一下,终究没有燎原。
3
技术宅李志辉在查教授的门下如鱼得水。导师给了他足够的研究自由,又能进行引导式的帮助,他很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校外机会,他接触到了linux嵌入式开发。
由于导师不把自己当作挣钱的工具,所以李志辉能够到校外去找机会打工挣点钱——其实也不是一点,2001年研二的时候,他在一个公司打工做嵌入式开发,月工资差不多是6000块钱。这个收入,即使是今天对于硕士来说,也是相当不错的,更别提2001年。
他一方面继续自己的研究生课题《基于case的推理系统》,还能做好校外的打工挣钱。他们几个人做的项目——μC-linux嵌入式开发板——后来卖给了IBM中国研究院,据说公司赚了不少。
在此期间,他继续发表论文,读研期间又发了十几篇,很多是一级学报。
这种人,是我们大多数平凡人的红眼对象,是从小我们父母口中的那个“你看人家XXX……”句式中的令人愤恨的“XXX”。
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的人还特别勤奋,这才是最可怕的。
李志辉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人。很遗憾他当时高考时候胆小没有报清华,否则自然会有另外一批更加优秀的人来蹂躏他的自信。
2002年,在他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他所打工的公司WH公司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了,老板变现,项目组几个人作鸟兽散。
4
但是散了以后又聚到一起了。几个年轻人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公司创业?
然后他们就做了产品原型,又去找投资。当时没有像今天这么多风投机构,他们就找一些大公司谈,尤其是和中科软谈了很多。最后,中科软终于果断拍板:不投,但是请你们到我们公司工作,给你们开辟一个专门的研究室。
这是他第一次在创业边缘。当他再次踏上创业道路时候,已经是十多年以后。
我请李志辉做个复盘总结,谈谈为什么融资没有成功。他说了两点:
是天时不对。2002年,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大家都觉得投资就是泡沫。
地利不对。他们做的是硬件产品,但是北京的硬件并不发达,即使到今天,全国硬件也是深圳最发达。
我问:人和呢?他说:人和没问题,我们几个人作出那样一个开发板,水平是OK的。
非典的2003年春天,李志辉硕士毕业了。虽然导师希望他读博,但他没有读博。
我记得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不爱读博,工作好找,工资还行,更主要是读书这么多年没断过,都不愿意续了。反正又不是要到高校工作,不需要博士学位。
从上大学时候,他就和我们那个时候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希望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那个时候,我们这些人心中理想的工作是在Microsoft、Nokia、Motorola,每天飞来飞去,住的都是四星五星酒店。有谁会想去华为睡睡袋呢?回过头来看,很多公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李志辉毕业想去IBM,但是这个优秀的人也有短板——英语不行。
不行到什么程度呢?他居然到硕士毕业时六级都没有过。我俩谈到这里,我终于可以送给他一抹同情的眼神了。长出一口气。
很多理工成绩优秀的人都是英语不行,据说控制逻辑思维的大脑工作原理和控制语言模块的很不一样。上帝的门窗有时关有时开,让人觉得公平又无所适从。
5
李志辉毕业后去了浪潮做系统工程师,位于上地。当时的上地冷冷清清,当然,作为国企的浪潮的薪水也是一样的冷冷清清,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工作热情。在浪潮,他做服务器解决方案和高性能计算机开发的产品需求定义。
在浪潮工作一年多以后,李志辉交了些国企特有的违约金,辞职去了Turbolinux中国公司,这是世界三个著名的linux企业之一。他在这里做Linux操作系统和HA双机高可用系统,对软硬件的系统架构理解比较深。
在这里他又工作了一年半,就去了Intel。
前两个公司,都算是他的热身公司,加起来一共干了3年。直到Intel,他才有机会系统全面地锻炼提升,毕竟相比于前两家公司来说,Intel不但有国际化的眼界,还有更为全面的岗位。
虽然他还是没有过英语六级,但是这时候他的实力已经不体现在读书时代成绩了。三年的工作经验,为他敲开了Intel的大门。
其实我觉得不应该用年数来衡量工作经验,但是又找不到更好的说法。有的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三年的工作经验。也有的人工作时间不长,但是给人感觉经验很丰富。时间是一方面,更多的积累在于个人。
从06年3月进入Intel,到15年初离开,李志辉在这里工作了整整9年。受益于大公司的岗位制度,他做过Product Marketing,做过OEM销售,做过平板电脑解决方案的市场拓展,最后还做了几年的Intel内部聚焦于互联网行业的BDM。
这个经历是极其宝贵的,他不但对整个商业流程认识水平提升,而且,他在互联网客户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后来对他互联网创业有一定的帮助。
他负责的是TOP 20的非BAT互联网客户,要通过影响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存储等的采购需求去影响市场对于Intel的需求,所以和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比较深入的接触,深入理解了互联网的运行机制和各个业务环节。除去这些大互联网企业,他同时还要在早期去发现那些未来的潜力客户,也就是未来的独角兽。有次,他发现了一个叫陌陌的公司,虽然只有二三十人,但志辉感觉这个公司发展潜力很大,于是去和人家CTO聊。
(那个时候的陌陌还很小,但是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内在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有个现象,就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们普遍都很年轻,而且想法创新,激情四射,身价不菲,这让他心有涟漪。而Intel已经和很多外企一样,早已经进入了大而不倒的阶段,公司规模和速度也不会有大的发展机会,对于个人的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在大公司呆久了,他突然想换种生活方式。
6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员工一思考,老板就紧张。
趁思考的时候,2013年他去了趟美国轮岗,在Intel总部做Intel数据中心及云事业部的全球业务分析,这期间,他看到BESTBUY里面销售的各种智能硬件,认为物联网将是一个很大的浪潮,加上他以前的人工智能专业背景,所以在思考这方面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其实最好先到一个足够大的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例如西门子、华为、百度这类体量的公司。因为大公司给你带来的视野机会以及和不同岗位的同事沟通的学习,是小公司天然就无法提供的。
从美国回来以后,李志辉就认真思考创业这件事情,他开始找方向。他考虑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对未来的判断,准备在物联网领域搞一搞。
他研究了很多智能硬件市场,觉得现有的产品要么已经充分竞争没有市场空间,要么太小众冷门。看来看去,他最后看上了智能情趣用品,决心从这个产品品类作为一个突破口闯开物联网的大门。
他认为这个市场比较适合创业,有几个原因:
没有大的竞争对手;
行业落后,改造空间大;
利润空间高,经得起折腾;性是刚需。
李志辉虽然之前没有创业过,但是他在选择行业时候表现的足够冷静和成熟,丝毫不像第一次创业的新兵。很少有初创者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人还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做事。
拉了两个认识多年的朋友,一个负责硬件,一个负责软件,李志辉过去的经验刚好聚焦于技术市场以及产品架构,这个团队对于智能硬件产品本身来说已经比较完美了。2014年底,出样机;15年2月份,150台小批量设备完成。同时,顺利完成融资——对于这种团队来说,融资真的不是麻烦事。
其实小批量的时候还是走了一点弯路。为了省钱,他们找了一个不是专业做情趣用品的工厂做小批量,因为工厂没有这种经验,导致一些应该在这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被隐藏了,并在以后才暴露出来,耽搁了两三个月时间。幸好他们经验丰富,及早更换了工厂,才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15年的6月,也就是去年这个时候,首批量产一万台女用智能情趣用品面试,同时还有少量男用智能情趣用品。
好吧,这就是跳蛋和飞机杯。至于为什么智能,诸位可以去看看“有情有趣APP”里面的“远程互动社区”就明白了。
7
第一批产品的量产就做一万台,这个还是有些冒进了,不但占用了资金,销售周期也比预期想象的要长。新品牌,渠道积累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居然是销售淡季。
“纳尼?跳蛋和飞机杯居然还有淡旺季?!”
“是的,每年的6-9月,是销售淡季,而10月以后,逐渐进入旺季。”他淡淡的说,眼神中流露出鄙夷。
无论我如何脑洞大开,还是无法想到为什么跳蛋和飞机杯的销售淡旺季居然和空气净化器一样。我列举了几种可能的答案,放在文末做个调研,希望您能帮我解答这个困惑。
“ 此处安排一个彩蛋,既然您能坚持看到这个位置,就请把您的微信号通过公众号回复给我,我会赠送给您一个小红包感谢支持哦。
对于硬件产品来说,渠道拓展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渠道诉求、如何补贴、如何分级等等,都是需要硬件产品创始团队花很大精力的,尤其是对于智能情趣用品这样的增量市场。
第一批的市场反馈还是不错的,而且最后都卖光了。随着和渠道的磨合越来越顺畅,第二批“有情有趣”的智能情趣硬件产品“biu”面世。虽然量更大,男用女用一共两万多台,但是卖地很快。接着,16年3月第三批——男用三款和女用两款——的渠道铺货完毕。终于走上正轨了。
未来,李志辉会在智能情趣用品领域逐步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以此为切入点,扩充产品品类,进军广阔的物联网市场。目前,“有情有趣”APP已经和全国十多家情趣硬件品牌合作,通过开放云艾智能芯的计划,将公司研发的物联网技术开放给传统厂家,逐步打通软件和硬件之间的通路,让每一个情趣用品都能上网,和远程的TA产生互动。最近,包括智能内衣以及和一些VR公司的合作也正在进入他的版图。
李志辉说,创业中最关键的,并非我们一般说的“用户体验”,而是“核心用户体验”。创始人要知道用户的什么体验才是核心用户体验,并且做到“没法更好了”。
对于他的产品来说,硬件+软件的交互体验是设定的核心用户行为,他要严密设计交互流程,计算服务器的延迟时间,以及和业务预测适应的产品架构和网络架构——虽然做的是跳蛋和飞机杯,但这和他在Intel的工作简直如出一辙。
“ 他也有令他感到困扰的问题:智能情趣用品很难做宣传,就更不要考虑自传播了——我们会在朋友圈发美食照片,但是没有人会在朋友圈说“我刚刚用了有情有趣的飞机杯,爽坏了,姐妹们快来给我点赞吧”。用户体验反馈,以及如何做宣传,是他的团队经常讨论的。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欢迎直接联系他本人微信hunterli002。8
李志辉和他的团队每周工作六天,今年已经比去年轻松了,去年是每周工作七天。他们这个团队拼命掏空自己的身体,给别人带来性福。
这个曾经的学霸、技术宅、外企金领,今天正在做致力于提升情侣快乐指数的事情。李志辉所带领的“有情有趣”团队,坚守一个愿望——
让、天、下、再、没、有、不、性、福、的、有、情、人!
每一个创业者,都在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如果你也想帮助李志辉,并且已经看到了本文这个位置,那么麻烦你再动动手指,转发起来,支持一下这个创新者的努力。
谢谢你,谢谢每一个支持创业者的朋友。
标签:  手淫后处理 什么是夫妻 多人一起性生活 的人 公司 互联网
文章来源:费洛蒙的情趣世界
文章链接:
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连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 微信访问,长按公众号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搜索公众号:费洛蒙的世界商城关注我们 - 微信访问,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复制微信号:18002554425添加朋友